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的家风,不仅关系到自己家庭,更关系到党在群众中的形象。治国必先齐家,领导干部要做家风建设的表率,严于律己、从严治家,对子女亲属严格要求,守好家中“廉洁门”。
北宋赵湘在《本文》写下“古之人将教天下,必定其家,必正其身。”意思是要想治理好天下,就一定要治理好家庭、修养自身品德。南宋范仲淹在《易义》写下“圣人将成其国,必正其家。一人之家正,然后天下之家正。”
据宋史记载,范仲淹不但自己为官清廉,对子女要求也十分严格。范仲淹次子范纯仁结婚时,听说儿媳将饰以锦罗帷幔,范仲淹立即传训其子:“吾家素清俭,安能以罗绮为幔坏吾家法,若将帷幔带入家门,吾将当众焚之于庭。”范仲淹的孙子范正平小时候学习勤奋刻苦,穿的用的比穷苦人家的孩子还差,与普通人家的孩子一同在离城二十里的果林寺里读书,来回步行,用一把破扇子遮挡烈日,谁也看不出他是当朝宰相的孙子。正是由于范仲淹治家之严,其四个儿子皆能成才立业。
注重家庭、注重家风、注重家教,一直是我党的优良传统。周总理定下“十条家规”,不准晚辈丢下工作专程看望他,只能是公差顺路看看,如果外地亲属进京看望他,一律住国务院招待所,在单位食堂排队打饭,住宿费由他个人支付。焦裕禄立下“不搞特殊化”的家风,坚持“县委书记的女儿也不能高人一等”,没有将女儿焦守凤安排到县委干事、学校老师等岗位,而是让其到酱菜厂上班。毛泽东不仅提醒全党同志注意从严治家,自己更是身体力行。新中国成立初期,毛泽东表兄文运昌曾给主席办公厅主任田家英写信,随信开列了一个14人名单,都是毛泽东外祖家的亲属,要求照顾安排工作,或保送升学。毛泽东看了之后,直接在名单上批示:“许多人介绍工作不能办,人们会要说话的。”
在老一辈革命家眼里,家风家训就是留给儿孙的最好礼物。焦裕禄去世时几乎没有留下任何遗产,仅留给女儿一块随身手表,但留下了“不搞特殊化”的优良家风,以此涵养后辈,泽润儿孙。反之,家风差,则殃及子孙、危害社会。就目前查处的违纪违法案件来看,家族式腐败并不少见,涉案者将公权力作为家族牟利的手段,甚至全家齐上阵,往往一人落马,全家被端。
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多次谈到,“莫用三爷,废职亡家。”“领导干部的家风,不是个人小事、家庭私事,而是领导干部作风的重要表现”,强调“每一位领导干部都要把家风建设摆在重要位置,廉洁修身、廉洁齐家,在管好自己的同时,严格要求配偶、子女和身边工作人员。”
家风严才能党风正,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抓好家风建设,时时绷紧反腐倡廉这根弦,既要把好廉洁自律的“前门”,又要守好家庭防线的“后门”,让自身与家人都经得起考验,当得起表率。(作者:天门市纪委监委 夏大为)